有溫度的曬衣收納空間裝修設計-顥岩空間設計
十多年前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
當時買的是預售屋
利用了客變的優勢
將原本建商規劃不佳的格局
轉變成夢幻多變的空間
當年新屋落成時
還上了室內裝潢的雜誌
走簡約風格採用減法設計
只在樑柱與不平整空間
規劃收納櫥櫃
讓室內達到最大空間感
當年全屋都設計完成時
只做了50%的工程
為什麼不是100%呢?
因為思考到
居住空間要符合未來至少15年的變動需求
所以只將客廳 廚房 衛浴等必需的生活空間
完整裝潢
其他空間都只規劃好插座 燈具 網路 視訊等位置孔
加上移動式的床組家具
維持未來的裝修可能性
三年前
小孩升上小學一年級
需要獨立房間的需求
於是又開始尋找設計師的辛苦路
在前前後後上網看了數百頁的開箱介紹
聯繫了超過六間廠商來丈量 規劃 估價
最後很幸運的
以相當滿意的預算
完成了相當理想的裝修設計
也將當年的裝修過程記錄下來
在完工後滿意使用三年後的今天
家裡又遇上了需要局部裝修的難題
因為三年前的滿意經驗
這次就直接聯繫顥岩空間設計
前來討論規劃
以前遇到室內設計與裝潢
都是提出需求請設計師規劃
例如哪裡需要櫃子 哪裡需要桌椅等~
而這次不同的是
我們家不知道需要什麼裝修規劃
而是提出一堆居住生活上的難題
請設計師解決、、、、、、、、、、
家裡是兩層樓的空間格局
二樓除了主臥與小孩房外
留了一個開放空間區域
買了一個IKEA櫃子來做雜物收納
但是隨著居住時間越久
需要收藏的物品越來越多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
一大堆行李箱
換季的棉被枕頭床單包等大型物品
都累積在這個空間
再來是房子有社區內同性質建物最大室內空間
但是卻沒有大型陽台可以曬衣
沒辦法~當初買房時實在不願意
拿錢將室內空間換成室外空間
所以這十年來
洗好的衣物都是在這房間
加上除濕機來掛曬
相信這也是目前許多家庭
小小室內空間的大問題
另一個問題
房間的冷氣室內機排水管
幾年前的某天莫名堵住了
用盡各種方式疏通都確定堵死
所以也列入這次的裝修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為這次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解決裝修任務
所以和設計師從問題需求釐清
到各種解決方式
以及未來的功能擴充
逐步的一一討論
整理照片時發現
設計師從穿長袖一路討論到變短袖
才發現小小的房間局部裝修
我們居然討論了三四個月
最後終於順利討論出
雙方滿意的裝修方案
設計師也趁此提出了獨特的設計想法
與嶄新的材質工法
確認所有裝修計畫啟動施工
施工前一晚
將房間所有物品清空
累積一面牆的雜物
搬移到兒子房間時
才發現居然這麼多量
第二天一早
第一個施工計畫的系統板材送達了
貼心的設計師
知道我們家對粉塵過敏
也煩惱裝修過程的清潔
特地先來施作防塵保護措施
今天的工程是整面牆的收納櫃施工
還是一樣選擇系統櫃組裝
十年前新屋裝潢
一切都追求獨特設計感時
選擇木工施做收納櫃
雖然在材質尺寸變化上能隨心所欲
但用了十年後發現
材質內外的耐用度與抗變形程度
並沒有系統板材來的優質
而現在的系統板材
從材質變化 五金選擇與工法
都有相當大的改變與創新
這時樓下門鈴聲響起
來了兩位型男
說是今天的組裝師傅、、、、、、、
這次的系統櫃組裝有許多巧思與創意
所以設計師與組裝師傅先花了一些時間討論了解
系統櫃五金鉸鍊
設計師特別提到這次選用的五金大升級
全部採用德國的黑騎士
Httich
Httich的緩衝設計
可以自由調整緩衝的壓縮力道
系統櫃組裝前
師傅先將冷氣的排水管移出
另外接了一條明管出來
各位看到這邊不用擔心
我是不會接受一條排水明管露在外面的~
接下來搬出了雷射水平儀測量
我說不就一面牆櫃的施工而已嗎?
系統板材都是已經丈量裁切好的
為什麼還需要雷射水平
設計師回覆說
因為房屋建造時
牆面跟樑柱很可能不是完全垂直水平
所以不能直接依著牆面地板組裝
要確認組裝過程時
所有收納櫃體都是垂直水平無誤
師傅的組裝過程相當精準仔細
櫃體其中一個收納空間
就是能容納各式行李箱
師傅請我們拿出最大的一個
確定層板的高度
這次為了收納需求
所有層板都做了強化工法
層板間支撐的層板粒
採用3mm防脫落+背靠式層板粒
設計師在每隔層板櫃都動用了
前中後三顆層板粒
大大增加了乘載度與防止層板變形
原牆面的插座移出
這時設計師忽然不見了?
原來是跑到隔壁兒童房
貼心的一一檢查三年前的櫃體與五金
還特地將兒童房的衣櫃
全部升級德國黑騎士Httich可調緩衝五金鉸鍊
系統櫃的優點
組裝快速便利
一上午的時間就接近完工
師傅測量櫃體與牆面間的縫隙
進行封邊作業
固定最後一根封邊條
收納櫃體完工
在不同方向與不同材質接合處
施工都抓得相當精準
與木地板接合的透明矽利康
也相當細緻平整
兩位型男師傅在收納櫃體完成後
細心的將外觀擦拭乾淨
更貼心的一點是
施工的碎屑灰塵
師傅還自己準備垃圾袋
施工完清掃乾淨帶走
收納櫃體完成後
接下來繼續施工較困難的部分
因為這次裝修
我提出希望有一個多樣化的展示空間
但是我的展示需求與物品
有許多不確定與可能性
所以設計師規劃了一整片滑軌層板
未來可以任意選購層板 收納格自由規劃搭配
金屬 木質甚至玻璃材質
開放式或是封閉式都可以
層板中間的金屬滑軌
完工後的質感相當棒
對整面牆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滑軌金屬與天花板接合一樣精細
而滑軌層板展示牆面施工最特殊的一點
就是將外露的冷氣排水管
隱藏在層板後
大家可能覺得隱藏管線相當容易
但是在外觀與收納空間要求上
每公分都斤斤計較
當初為了在背面隱藏這兩公分直徑的排水管
還要維持整面牆櫃的穩定固定
可是花了設計師不少心思
今天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收納展示櫃
還有曬衣工程尚未施工
老婆在師傅們離開後
就迫不及待將所有平常堆積的大小雜物
搬來測試收納櫃的收納容積了~!
首先是最大的行李箱
設計師特地在這層作無底部層板的設計
讓大小行李箱
甚至是除濕機 吸塵器等家電
都可以輕鬆不費力地推進收藏
當初規劃時設計師也提到
為了將最大29吋行李箱完全收入
一般櫃體的深度大約在45CM
而這次規劃的收納櫃深度
竟達到60CM!!!!!!
原本以為只是單純加深並非難事
設計師說明收納增加到60CM
對整個櫃體的板材厚度與承重
尤其是最高的收納櫃體還是無底板的設計
在櫃體的結構安全上
都花了相當多時間與精力去克服
所有大型的層板
還在前端加上堅固質輕的鋁條
為層板承重與抗辯型又增加一道防護
沒想到在看到這從天至地
大型且深的收納櫃
欣喜之餘背後有這麼多的考量因素
放完了大行李箱當然不滿足
樓梯下的小儲藏室
平時堆滿了露營器具
特地搬出體積最大的保冰箱
以及大收納袋
沒想到一格層板空間就完全納入~!
接著再將平常沒地方放的各個棉被床單枕頭套
以及小型登機箱一併收進
沒想到只用到其中一層櫃體
就將過去整面牆堆積的雜物
完全收藏~!
接下來是矮櫃的收納空間展示
分為左右兩大收納區塊
以及中間獨立櫃格
一樣是60CM的收納深度
拿出我收藏的漫畫書
竟然只佔了1/3深度
層板的可移動性
能自由的調整收納空間比例
這時也許有人想到
都是那麼大格的收納空間
一般小雜物不就還是得凌亂擺放
這不必擔心
當初跟設計師討論櫃體空間時
也有思考大小不同物品的收納排放需求
但只要謹記一點原則
收納空間能大盡量大不可小
在IKEA與特力屋都有許多這種抽屜式的整理盒
而且可以買各種不同大小組合使用
上圖就是買了大中小三種抽屜盒
組合成立方空間
方便收納小型物品
而雜物類的小東西
也可以買的到這種斜上掀開的收納箱
將同類型的雜物收藏
矮櫃中間的獨立櫃體則大有玄機
雖然是最小收納空間
但高度寬度也能放下兩個堆疊的月光寶盒~!
當初規劃這空間
就是為了解決另一難題
冷氣的排水管
原本被判死刑的冷氣排水
隱藏在層板牆後
一路延伸到這小櫃體中
我們將空間最底部置入了20公升的集水箱
讓排水進到這裡
當初本來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但是在撇除打牆等大型髒亂工程後
這是我們想到最好的方式
而完工後測試也讓我們相當滿意
因為這房間不是臥室功能
冷氣是家中開放時間最少的一間
我們用最大風量測試
連續12小時水量才達到6分滿
依家中使用習慣
大約兩三個月以上才需要拿出倒水一次
但因為這次的曬衣裝修工程
讓家裡一台除濕機失業了
也省下了兩三天除濕機倒水
以及用電的成本~
也讓房間空調再次復活~!
接下來進行第二階段的曬衣工程
明明就沒有陽台哪來曬衣空間
因為這房間的開窗處剛好是西曬面
開光面積大採光也好
規劃之初也因為這採光
所以沒有將收納櫃體做滿
選擇了滑軌層板做展示櫃
而這片窗外是一個跟外牆邊有退縮距離的空間
原本是規劃作為冷氣室外機擺放
照片隱約可以看見鄰居的室外機護欄
這次的曬衣工程就是從這小空間來爭取
第二天施工
曬衣間採用鋁窗工程
但為了美觀與採光
採用大量10mm強化玻璃施工
因為是室外工程會動用到吊車
在勘查時設計師就注意到
牆外的冷氣管線因年久破損不堪
結果設計師和師傅居然在施工當天
準備好了包覆冷氣管線材料
趁這次吊車施工時
一併幫我重新整理包覆
是不是相當窩心啊!!!!!
師傅在這樣高度以及艷陽高照下
還是細心的一層層將管線包覆完全
因為外牆施工具有危險性
所以就不便紀錄
直接讓大家看完工成果
空間不大
為了提高曬衣效率
曬衣間幾乎是全透明
只留正面上層做調整百葉窗
讓空氣流通
而曬衣間的深度
也跟鄰居的室外機護欄切齊
避免凸出影響大樓美觀
上方也採用強化白玻
增加採光面積
百葉窗可以調整光線的變化角度
設計師貼心請師傅加長百頁調整的拉繩
只要在室內就可以方便調整
其實原本是規劃用電動式百葉窗
但考量到室外取電又是一項工程
而百葉窗開關的次數並不頻繁而取消
鋁窗與強化玻璃的接合處也相當精美
如果遇到大雨或是颱風
還可以將百葉窗完全關閉
曬衣間完工後
第三階段工程就是為了符合空間利用率
各種客製化尺寸的曬衣竿
設計師特地採購完全台灣設計製造的曬衣五金
跟百葉窗一樣的取電考量
以及空間不足所致
我們採用較節省安裝空間的手動升降曬衣組
因為獨特的曬衣空間
所以並沒有請升降曬衣桿廠商來施工
而是請專業的鐵工師傅
直接在現場尺寸裁切與安裝
沒想到施工量最少最後的曬衣桿工程
因為鐵工師傅的各項尺寸與位置的堅持
希望幫我們家創造最大的曬衣量
最後居然花了整整五個多小時才完工
當然完工後的成果與品質
也是令我們相當讚賞滿意
首先是上方的升降鋁桿
鋁桿部分在工廠就已經依照先前丈量距離
裁切完工
現場主要是要抓兩隻曬衣桿的距離安裝
因為曬衣間深度無法同時掛兩件衣服
所以我們決定採交叉式吊掛
以衣服吹動不碰觸兩側牆體
來決定吊掛距離
這次曬衣間利用空間的部份
就是有上下兩層的曬衣架設計
而下層曬衣架又規劃了兩種不同高度
為什麼呢?
因為我182公分的身高
褲長就要100CM左右
所以規劃了兩種高度
讓上下層都可以自由吊掛
不用區分哪種衣物一定要掛上層或下層
鐵工師傅也將下層曬衣桿
做了可以調整寬度的浪條設計
讓我們在下層可以有更多吊掛變化
最後完工的曬衣間
共有上下前後四排的吊掛空間
加上全玻璃採光
大型百葉窗通風
而原本的室內窗也可以關上阻隔濕氣
第一次曬衣服的數量
以及晾乾的時間
都讓我們相當滿意
獨立升降式的曬衣桿
讓我們在窗邊
就能輕鬆吊掛或拿下所有衣物
角落還有一處可以吊掛小衣物與襪子的空間
到這裡所有的裝修工程全部完工
接下來為各位好好展示這次的成果
一次解決收納 展示 冷氣排水阻塞與採光需求的大型系統櫃
在設計師的材質結合 色彩規劃 簡約線條 的多重設計下
完工的櫃體沒有因為深度而有些許的笨重感
大型櫃體跟小孩房互相呼應
也滿足了我希望獨特的設計需求
採用曲折的門板線條
門板更是跳脫傳統系統櫃的設計
採用無門把設計的簡約外觀
整片門板也呈現出木紋的質感
沒有門把怎麼開????
這次設計師找來一流的系統櫃廠商
使用嶄新的工法
將門板做曲折的外型裁切後
再加工刻出俐落的凹槽
取代了門把的功能
深長的凹槽門把設計
更是讓不同年紀體型的使用者
都能方便開關
嗯~其實關門只要甩上就好了~
別忘了有可以自由調整緩衝力道的五金絞鍊
矮櫃也是採用無門把設計
有別於高櫃
凹槽邊緣採圓角收邊的質感
一樣刻意非垂直線的門板
加上無門把設計
簡約俐落現代的外觀
讓人很難想像
這是可以快速施工低汙染的系統櫃
再來是展示層板的設計
墨綠色背板加上多層金屬滑軌
造就了一樣簡約俐落的展示牆面
也保留了房間的採光
採用滑軌層板設計的優點
就是無限的材質與可能性
各種材質各種顏色都可以依喜好選擇
未來還能在不重新施工下
自由更換層板用途
一面滑軌層板牆
就讓整面牆櫃有多樣的應用
因為櫃體加深
也多了一大片擺放展示的桌面空間
設計師知道我不喜歡傳統木頭顏色
但他結合出的成果
卻意外的相當有質感
層板區保留了窗外的自然光線
也增加了展示空間的美感
層板架五金
一樣是採用滑軌層板的展示櫃
因為滑軌的設計
展示區域可以自由變化
只要輕輕一提就能自由滑動
放下就能緊密固定在層板牆面
雖然我並沒有什麼高價值的展示品
但是在去年完成人生小小的夢想
晉升BMW車主後
藍白徽的紀念小物就開始逐漸累積
也終於在這次的施工
可以讓我小小的滿足展示
層板架都可以依照喜好
客製長度與材質
窗外引進自然光線的美感
滑軌能自由移動調整展示櫃
晚上打開室內燈的收納展示櫃質感
俐落的線條 多樣材質與色系整合
最後來一張門板全開的展示照
讓大家再次感受簡單一面牆櫃
收納與展示的極致
這次裝修工程其實只是一面牆櫃與小曬衣空間
成果也許在許多人眼中並沒有什麼
但是這小小的局部裝修工程
卻解決了家中多年困擾的多項難題
中間討論的過程
施工上的難度與調整
最後的成果
不只是一個櫃體與曬衣間
而是設計師與施工團隊
一次有溫度的裝修合作成果
完工後家裡又恢復了極簡整齊的環境
也多出了更多的儲物空間
擺放未來增加的雜物
謝謝大家的觀賞